“主子,属下找不到黎大人。”一个劲瘦的身影跪在地上,而他前面的正是早已身死的盛熙。
“找不到?他去哪了,可有什么消息?”
“根据臣等的推测,黎大人怕是已经被秦家人接走了。”
“秦家,看来果然不出所料。”盛熙此时坐在位子上,颇有些心焦。
从那日秦纪宁告诉他们秦家的打算之后,盛熙就已经料到会有这一天。后来,又找了个身形年纪和他差不多的侍卫先暂时假冒他走了那道山谷,装出慌不择路的样子。
背后那些人果然坐不住了,先是派出些人假扮了山匪,后来直接将盛熙那替身一箭射死。
不过,为了防止这些人发现,盛熙当初设下这障眼法的时候,就已经暗中派人准备好了一切。
“盛熙”被射杀之后,跟在身边的将军晁逡丢下了皇帝的尸体,居然跑了。
只不过秦家估计也没把他这小皇帝放在眼里,派出来的人居然也没去追晁逡,将那“盛熙”的尸体带走便罢。
好在盛熙提前安排过,若是真遇上了刺杀,第一件事就是将那替身的脸毁了,以免暴露。
不过估计秦家也不会在意,他们原本的打算就是杀死盛熙。只要小皇帝名义上的身份已死,是非曲直全都是他们自己说的。
就算他们如今说是晁逡对于皇帝心生不满,便与山匪联合将陛下杀死。晁逡就算是全身上下长满了嘴,也说不清楚了,毕竟陛下已经身死。
不出所料,后来秦家人知道晁逡跑了之后,急忙调转了原本谣言的走向。将山匪心怀不满,变成了晁逡同原先那水患的叛贼有勾结,甚至还将定远将军晁辉牵扯进来。
朝堂当中如今已然不再安全,盛铭登基,当年那个被毒蛇咬伤又一路进京递信的侍卫已然病死。
后来又新来了个侍卫,自称拿着盛熙的私印,要求觐见盛铭。
盛铭见了他,只听那侍卫口口声声说,盛熙之所以会私下前往金陵正是受将军晁逡的蛊惑。
而之后盛熙预感不对想要立刻回京,却在路上遇到了与晁逡勾结的早已埋伏好的江南匪徒。危难关头,陛下预料不对,只好将私印解下交给了这个侍卫,让他务必前往京城揭露晁家的真面目。
盛铭拿过那侍卫手中的印章,确实是盛熙的私印。这印章当初还是盛熙自己初学纂印时自己做的,画上了些奇异的表情符号,盛铭当时还啧啧称奇。
如今看着那印章,再想着原先那个语无伦次的侍卫,该信谁似乎已经一目了然,晁家一夕之间尽数下狱。晁家被抄家,王玟亲自带着人去的,还真让他抄出了些见不得人的东西——同匈奴的通信。
晁家叛国了——
这个消息放到朝堂之上,不少人根本不愿相信。
满朝文武,说谁判国都不该是晁家。谁人不知,定远将军晁辉当年是跟着太祖打过天下的。
晁家满门忠烈,晁辉三个儿子,连带着五个孙辈,尽数死在了战场上。
这晁家同匈奴,可是有着血海深仇的。
盛铭也看出来了此事背后有隐情,可王玟抄出的书信,铁证如山。上面的字字句句,甚至连此次匈奴出兵的时间地点都有详细的交代。再加上上面晁辉的笔迹、印章,根本不可能有假。
晁家就是再不可能叛国,在血淋淋地证据面前,也丝毫没有反手的余地。
盛铭无法反驳王玟,他心里此时大概已经清楚了。叛国的根本不是晁家,而是这个口口声声一心为了盛朝的王玟王阁老。
但此时,晁家已经被按死,盛铭即使是皇帝也无法阻止什么。毕竟此时晁逡失踪,盛熙身死,匈奴入侵,眼看着江南又有要反的意思,大盛朝这一次当真是风雨飘摇。
晁家下狱之后,盛铭只好借着如今战事刚起,晁家此事关联重大的理由,暂且将案子压下,转而将重点放在调粮一事上。
林泽烨前些日子已经出发了,算算时间,若是顺利的话,他此时应该已经到中州了。
盛铭在心中暗暗祈祷,只希望此次去中州调粮的事情能够顺利。
这样一来,北面至少能再撑一个月。
这一个月的时间,只能先想办法将江南那边料理好。如今江南虽说一直没有什么动作,可这样的沉默恰恰像是在等待时机。
等待盛朝终于抵挡不住匈奴的铁蹄之后,江南届时便可以自立为王,届时与匈奴南北并立,盛朝便彻底完了。
盛铭想到这里心下又是一寒,可他总是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。
王玟若是真的早与江南有联系,大可直接借着江南那边的势力直接动手,何必非要将匈奴在此时扯进来。江南那边怎么会想让匈奴进来分一杯羹?
当初梁朝覆灭,绝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因为梁皇偏安南方,处处受到匈奴的掣肘。
好不容易盛朝将分裂已久的局势统一起来,为什么偏偏又要选择分裂。
可如果王玟最开始并没有与江南联手,而紧紧只是打算与匈奴通信,以求更好地阻止原本即将亲政的盛熙。王玟也算是玩弄权势的佼佼者,不至于不知道与虎谋皮的道理。
到底是什么使得他如此行径,他背后到底还有谁在暗中操纵一切?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?
追根溯源,这一切的导火索是——偏要去江南的盛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