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上徽墨的名气和雅致,胜在便宜。原本放在别人家的店铺中散卖,后来我想想,还是应该自己盘个店,好做生意。”
此时,赵毓让伙计拿了几盒子墨块过来,“格非读书写字用的就是这种,她说还不错,颜色浓重,不凝滞,要是你不嫌弃的话,拿几盒回去?”
越筝看了看墨,又看了看赵毓,终于,笑了,“既然是怡哥哥的心意,我收下。”
“我给你拎着。”赵毓自己动手把墨块放回盒子当中,又让伙计拿了一大张桑皮纸,在外面裹了裹,使纸线系住,才说,“格非,把水喝完,我让伙计买了几盒子点心,你拿上,咱们走。我先送你去外祖母家,然后和你七叔还有些事情要说。”
越筝知道赵毓找他必然有事,却也在心中有些微微的不甘,就来了一句,“怡哥哥向来一石二鸟。”
赵毓,“不,我是贼不走空。”
他们三人骑马,不到三炷香的功夫就到了北城,也到了尹府大门外,管家早就站在门洞里面,拿着一个大蒲扇迎了上来。
“姑爷,姑娘,你们可来了。老爷太太已经念了一晌午了。”
“我说自己怎么就打了一早上的喷嚏呢?”
赵毓也下马,却没有把缰绳递出去。尹府的老管家去接赵格非的缰绳,还有她马鞍上挂着的一个包袱,里面是赵毓让人买的雍京本地的点心。
“格非先去陪老爷太太。”
赵毓交代,管家连忙应着,他偷空看了看不远处另外一匹马,还有端坐于马上的那个人。
依旧是少年,未及弱冠。日头晃眼,那人也晃眼。管家就只觉得他的脸皮白而冷,像是最上等的宣纸,而他的那双眉,像是燕子的尾,乌鸦的翅,浓黑却清隽。他问了一句,“姑爷,这是客?”
赵毓,“不是客,他是我娘家兄弟。”
管家,“姑爷的娘家,……,这个,呃,……”
虽然坊间和西北一直都有传闻,说传尹家的姑爷是入赘女婿,他们这些下人可从来不敢这么想,也不敢这么看。只是这位姑爷混不吝,口无遮拦,经常拿自己入赘这件传闻搭茬解闷儿。管家知道,这种话,赵毓自己说得,旁人说不得。这位爷,说好听点,是姑爷,动真格的,他是活祖宗!
他问,“姑爷,您家这位兄弟要进来喝口茶,清凉清凉吗?”
“不,我得回趟元承行。你去回老爷,就说我晚些到。” 赵毓说完上马,“老爷都明白。”
元承行。
廊檐花厅。
薛宣平第一次见赵毓领客人进来,还颇为殷勤。当然,赵毓领着他自己那个小白脸来过很多趟,那个小白脸有很多东西都不放在明面上,显得神神秘秘的。薛宣平一向不喜欢同诡谲神秘的人打交道,不过,在他心中,早已将文湛当成 ‘自己人’,所以对于他不告诉自己名字,也不是很在意。
因为那是老赵的姘头!
虽然赵毓那个不知道姓名的姘头是个老爷们儿,不会生儿子,不过薛宣平自恃见过世面,他觉得姘头是男是女不重要,重要的是老赵睡的下去就成。床榻上折腾,把老赵伺候舒坦了最要紧,其它什么都是虚的。
如今这位嘛,…… 奇诡,当真奇诡。来人不是去年在这里兑现银的大户吗?
要说去年的雍京城银价风波当真惊天动地,惊心动魄!
那一场风浪将许多钱庄银楼票号逼上绝路;永嘉周熙如今依旧生死未卜,江南十三行自摘招牌,抛弃了几代人的基业,从雍京撤走退回老窝;西北道易主,赵毓的元承行横空出世。
呃,这么看来,这位大户也算是朋友了。
不过,……
去年这位大户来西北道兑银的时候下着大雨,当时萧老大当家,薛宣平还没有资格凑到老大身边仔细看来人,如今这离得近了,他心中打了个突,——这个大户看着居然有有几分像老赵的姘头!
“六哥的字写的当真好。” 花厅中,越筝抬头,仰看着四面八角楼,还有上面那块匾额。今上御笔,恢弘而沉静,——元承行。他,“怡哥哥的名字起的也好。”
此时,薛宣平亲自奉茶。
赵毓接过三才碗给越筝递过去,里面是三炮台,“尝尝,很甜。”
越筝端过来,手指拿着碗盖,撇了撇茶叶的沫子,轻飘飘问了一句,“这个贼眉鼠眼的胖子是谁?”
薛宣平,“……”
赵毓,“我元承行大掌柜,薛宣平。”
越筝,“哦。”
赵毓,“想认识吗?”
“算了。” 越筝呷了一口茶,“看着肥腻。”
薛宣平,“……”
赵毓无奈冲着他摆了摆手,让他上茶之后可以退隐了,深藏功与名。
薛宣平一边跑开,一边咬着手中的茶碗木托盘,并且在心中狂骂,——小白脸子,没好心眼子!
四周无人。
越筝放下茶碗,“兄长想让我做什么?”
赵毓嘴中还有茶水,有些烫,咽不下去,也说不出话来。
越筝笑,“您又送我墨块,又请我喝茶,真让人受宠若惊,只是我有自知之明,我不是六哥,在您这,可没这个脸面。”
噗!赵毓咽不下去茶水,就吐了,他咳嗽了几声,用袖子擦了擦嘴。他不开口,越筝也不说话。日头逐渐向西走了,天却阴了上来,隐约带着潮气,还有雨水的味道,果然,一炷香不到,雨点就打了下来,浇到花厅的瓦片上,如同扯断了丝线的黄花梨手串,珠子分裂砸到地面青砖之上。廊檐外的蔷薇刚刚绽放,蕊娇花嫩,与雨水交锋,丝毫不弱,竟然呈现出傲风凌雨的根骨。
半晌,赵毓开口道,“崔珩的事,也是我的事。”
越筝,“我知道。崔侯爷以一个散货商人的身份左右钻营,搭上了南海雷琼水师提督海鸣臣的幕府。那些人自持目光如炬,其实都是睁眼瞎,连崔珩的底细都摸不清楚,他们还以为自己是折节下交。”
赵毓,“当年我在南海沉了几十门火铳,我想让老崔人不知鬼不觉捞出水,然后运到北边来。”
越筝,“火铳?这倒是第一次听说。”
赵毓,“越筝,右春坊在你手中。”
詹士府右春坊。原本应该隶属东宫,名义上负责太子读书习武,实际上却是储君的 ‘缇骑’,专管刺探各种消息。这些消息的来源很庞杂,有庙堂,有江湖,还有民间引车卖浆的三教九流。太子灵均年少,他自己的势力如同雏鸟铸窝,依旧很薄弱。因而,右春坊的实权在 ‘王叔’越筝手中。
“明人面前不说暗话。” 越筝点头,“是的,右春坊在我手中。”
赵毓,“崔珩不日出京,帮我抹掉他去南海的一切消息。”
“好。” 越筝,“只是,堂堂宁淮侯不奉明诏离京,理由呢?”
赵毓,“随便找一个就好。”
越筝似乎极认真的搜刮肚肠。他不说话,低头看着手中的茶水,水面上飘着一颗枣,而几片茶叶旁边,飘着另外一颗枣。
赵毓则说,“只要能瞒住他去南海捞火铳,就算说他回冉庄坐月子都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