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透过国子监的雕花窗棂,丝丝缕缕地洒在教室里,像是给这方空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。苏墨言站在讲台上,面前摊开着一幅《九色鹿经图》的摹本,那画卷在阳光的映照下,色彩愈发显得古朴而神秘,引得学子们围坐四周,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,仿佛那画卷里藏着一个能打开神秘世界大门的钥匙。
“今日,我们来解读这幅古老的《九色鹿经图》。” 苏墨言微笑着开始了讲解,他的声音清朗温和,在教室里缓缓传开,如同涓涓细流,流淌进每一个学子的心田,“你们看,这图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九色鹿,它浑身毛色绚丽多彩,犹如天边的彩霞落入凡间,可它所象征的,却远不止是外表的美丽,更代表着善良与正义。而旁边的国王,身着华贵服饰,头戴王冠,手中握着象征权力的权杖,代表着权力在这故事中的角色。至于那个告密人,眼神狡黠,神色间透着贪婪与算计,无疑是贪婪与邪恶的化身。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佛理呀。”
一位学子举起手来,眼神中透着求知的渴望,问道:“先生,这佛理是如何体现的呢?还望先生为我们详细讲讲。”
苏墨言微微点头,拿起一支笔,指着图中九色鹿救起溺水人的画面说道:“你们瞧,九色鹿出于慈悲之心,在他人溺水危难之时,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将其救起,而且事后并不图回报,这便是善有善报的体现啊。而那告密人,因心中被贪婪填满,竟向国王告密,妄图捕获九色鹿获取财富,此乃恶念作祟。可当国王知晓真相后,正义得到伸张,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,这便是因果轮回,世间善恶终有报的佛理展现呀。”
众人听了,纷纷点头,似有所悟。这时,又有学子问道:“先生,这壁画的构图好生奇妙,您给我们说说这其中的门道吧。”
“此图以连环画的方式横向展开,从左至右,情节分段描述,紧密严凑,宛如一篇徐徐展开的故事长卷。” 苏墨言沿着画面比划着,边说边引导学子们的目光沿着画卷移动,“你们瞧,先是从九色鹿的出现开始,它身姿矫健,毛色璀璨,在山林间悠然自得,随后便是救人的情节,溺水之人在水中挣扎,九色鹿奋勇相救,画面生动而逼真。接着便是告密等一系列情节,一直到中间结束,布局独特,环环相扣,让人能清晰地顺着画卷了解整个故事。而且画家运用了凹凸法渲染人物形象。”
苏墨言拿起一支笔,模拟着绘画的动作,进一步解释道:“就像是用深色的岩彩从边缘往中间进行晕染,越到中间颜色越浅,最中间的部分呢,用白色的蛤粉来点染,如此一来,人物形象的体积和空间感就巧妙地表现出来了。你们看这人物,形象造型质朴、单纯,色彩浓厚、丰富,神情表现突出,脸部稍显圆润丰满,温和宁静之美尽显,可见画家在塑造过程中倾注了真情实感。同时,这凹凸晕染法加上构图灵巧,勾勒的线条犹如铁丝般劲拔有力,简单而有力量的线条让画风有了一丝严峻之感,更增添了故事的庄重与神秘。”
这时,一位学子站起身来,目光中透着思索的光芒,说道:“先生,我觉得这构图所表达的主题还有另一种解读。国王虽然一开始被告密人蛊惑,但最后他改正了错误,这是否意味着权力也可以被正义引导呢?毕竟国王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,却能在知晓真相后,摒弃错误,站在正义的一方。”
另一位学子却微微皱眉,反驳道:“可国王最初的行为差点导致九色鹿被捕获呀,这难道不是权力的滥用吗?他仅凭告密人的片面之词,就下令去捉拿九色鹿,全然没有去探究事情的真相,若不是最后真相大白,九色鹿恐怕就遭了殃,这足以说明权力一旦被错误运用,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呀。”
书院里顿时热闹起来,大家各抒己见,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有的学子支持前一种观点,认为国王最后的转变体现了权力可被正义引导的积极一面;有的则站在后一种立场,强调权力滥用带来的危害。苏墨言微笑着站在一旁,静静地听着学子们的讨论,不时点头表示认可,或是给予一些引导性的话语,让这场思想的碰撞更加深入。
忽闻钟磬悠扬,其声清越,悠悠然于庠序间回荡。诸学子方从论道之兴中回过神来,虽意犹未尽,却也只能徐徐起身,相继离席。他们的背影,仿若还带着对适才高谈阔论的留恋,一边款步而行,一边与身旁同窗低语。
苏墨言不慌不忙,将画卷缓缓收起,待画卷卷成一轴,她又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特制的画筒之中,那画筒以沉香木所制,纹理细腻,古色古香,与画卷相得益彰 。
一切安置妥当后,她才轻轻起身,眼中还留着几分对画作的回味。
就在这时,一位学子走上前来,神色有些犹豫,欲言又止的样子。苏墨言察觉到他的异样,停下手中的动作,温和地问道:“子固,你可是还有什么疑问?”
叫子固的学子微微低头,似乎在组织着语言,片刻后才抬起头看着苏墨言,问道:“苏先生,我有个问题。您今日所讲的这些故事,是真的吗?世间真的有轮回哲理吗?我这几日心中一直为此事纠结,听闻先生所讲,更是困惑不已。”
苏墨言看着他,目光中透着理解与关切,轻声说道:“这故事虽为传说,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值得我们深思呀。轮回之说,信与不信,在于个人的体悟。你为何会有此疑问呢?不妨与我讲讲,或许说出来心中便能畅快些。”
子固皱着眉头,脸上露出一丝苦恼的神情,缓缓说道:“我近日遭遇一些事情,看到身边之人,有的为善却未得善报,有的作恶却逍遥自在,感觉世间善恶难辨,听闻先生所讲,心中不免困惑,这因果轮回到底存不存在,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啊。”
苏墨言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善恶有时虽在一念之间,但公道自在人心。你若秉持善念,行事无愧于天地,即便当下未看到善果,可那善的种子已然种下,终有发芽结果之时。至于那些作恶之人,或许一时得意,却逃不过良心的谴责,更逃不过天理的审视呀。你莫要因一时所见,便对善恶因果产生怀疑,只要坚持本心,自会找到答案的。”
与子固聊了一会儿后,苏墨言告别离开。他将画卷小心地收好,脑海中还萦绕着子固的那些问题,微微皱眉,似在思考着世间善恶因果的复杂谜题。不过,很快他便调整思绪,带着绘画,朝着苏无忧所在的学堂走去。
一路上,行人来来往往,街边的商贩吆喝着售卖各种商品,有新鲜的瓜果蔬菜,有精巧的手工艺品,还有热气腾腾的小吃,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。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,讨价还价的声音,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。
当他走到离学堂不远的一处广场时,发现那里围聚了不少人,人群中央是一排排热气腾腾的大锅,阵阵米粥的香气和肉香飘散在空中,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望。原来是大善人林公正在开仓救济穷人。只见林公身着一袭素色长袍,面容和蔼,亲自指挥着下人从马车上搬下一袋袋粮食,还细心地叮嘱他们要注意秩序,确保每个前来的穷人都能领到足够的粥米和肉。那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亲切,他的每一个举动都透着真诚的善意,让人不禁心生敬意。
苏无忧正站在学堂门口,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这一幕,小脸上满是敬佩之情。看到苏墨言来了,他立刻蹦蹦跳跳地跑过来,一把拉住苏墨言的衣袖,兴奋地说:“师父,您看,林公真是个大好人,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帮助别人。”
苏墨言看着苏无忧那纯真的模样,心中满是欣慰,微笑着摸摸他的头,说道:“无忧说得对,林公的善举确实值得称赞。这世上,正因为有像林公这样心怀慈悲之人,才能让许多苦难之人得以度过难关呀。”
这时,林公也看到了苏墨言,便停下手中的活计,走过来打招呼:“苏先生,您也来啦。”
苏墨言拱手行礼,恭敬地说道:“林公,今日之举真是善莫大焉,您的善心定会福泽众人。在这世道艰难之时,您能如此持之以恒地行善,实在是难能可贵,犹如黑暗中的明灯,给众人带来希望啊。”
林公笑着摆手,一脸谦逊地说:“哪里哪里,不过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罢了。这世上苦难之人甚多,我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,希望能缓解他们一时之困,算不得什么大功德。”
苏墨言点头称赞道:“林公谦虚了,您的这份心意,可比什么都珍贵呀。”
林公看向苏无忧,眼中满是慈爱,笑着说道:“这是令徒吧?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。”
苏墨言把苏无忧拉到身前,说道:“无忧,还不快向林公行礼。”
苏无忧乖巧地行礼,声音清脆响亮:“林公好。”
林公笑着摸了摸他的头,和蔼地说:“好孩子,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颗善良的心,将来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呀。”
苏无忧用力地点点头,一脸坚定地说:“我会的,我以后也要像林公一样,帮助很多很多人。”
林公和苏墨言相视一笑,随后林公又转身去忙碌了。苏墨言便带着苏无忧离开,苏无忧一路上都在兴奋地说着要如何帮助他人,那稚嫩的话语中满是对善良的向往,让苏墨言心中满是欣慰,同时也感慨这孩子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。
回到府中,苏无忧看到苏墨言手中的画卷,眼睛一亮,好奇地凑上前去,说道:“师父,这是你今天讲的《九色鹿经图》吗?我好想看看呀。”
苏墨言笑着将画卷展开在院子里的石桌上,说道:“来,我们一起看看。你对这画有什么见解,也可以和师父说说哦。”
苏无忧盯着画面,小大人般地说道:“师父,这九色鹿好漂亮,毛色就像彩虹一样,我觉得它一定是神鹿呢。它救人不图回报,是大英雄呀。我要是也能像它一样厉害,去帮助别人就好了。”
师徒两人正聊着,赵凌霄和大理寺众人回来了。柳青儿一进门就看到了画卷,兴奋地跑过来,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芒,说道:“这就是《九色鹿经图》啊,这色彩真漂亮,苏先生,你知道这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吗?感觉好独特呀。”
张虎和李也凑了过来,张虎笑着说:“我对这画里的连环故事感兴趣,我觉得我都看懂了,这故事真精彩,一环扣一环的,让人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呢。”
李点头附和道:“是啊,感觉就像在看一场戏,那些人物都好像活过来了一样,情节特别吸引人。”
天色渐热,夕阳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,散发着柔和的余晖,将院子染成了一片金黄。那温暖的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,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,仿佛给院子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。微风轻轻拂过,带来一丝夏日即将来临的燥热,也撩动着人们的心弦,让人感受到一种惬意又慵懒的氛围。
大家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决定在院中做饭,赵凌霄自告奋勇地担起了掌厨的重任。他系上围裙,那围裙上沾染着一些往日做饭留下的油渍,仿佛是他厨艺的勋章,见证着他过往在灶间的忙碌与成果。赵凌霄站在灶前,宛如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,自信满满地准备施展他的厨艺。
他先是熟练地拿起水桶,从水缸里舀出清澈的水,倒入锅中,那水落入锅中,发出清脆的声响,仿佛是奏响了做饭的前奏。然后,他将炉灶里的柴火点燃,用打火石轻轻敲击,溅出的火星落在干燥的柴草上,瞬间燃起了火苗。火焰在灶膛里欢快地跳跃着,舔舐着锅底,将水逐渐烧热,那橙红色的火光映照着赵凌霄专注的脸庞,让他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光晕之中。
趁着烧水的间隙,赵凌霄转身走向一旁的桌子,那里放着今天的主要食材——槐花。这些槐花是清晨刚采摘的,还带着些许露珠,在阳光的映照下,闪烁着晶莹的光芒,散发着淡淡的清香,那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让人闻之心旷神怡。他仔细地挑选着槐花,将那些杂质和残损的花朵挑出,只留下最鲜嫩、最完整的部分,那认真的模样,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。
接着,他把面粉倒入一个大盆中,加入适量的盐,然后慢慢地将烧开的水倒入面粉中,同时用筷子迅速地搅拌。面粉在水的滋润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小面团,那筷子与面粉碰撞发出的沙沙声,仿佛是一种独特的音乐。赵凌霄放下筷子,用手开始揉面,他的双手有力地按压、揉搓着面团,面团在他的手中逐渐变得光滑而有弹性,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,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慢慢成长。
在揉面的过程中,苏无忧在一旁蹦蹦跳跳地帮忙递东西。他那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,眼睛紧紧地盯着赵凌霄的一举一动,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。“赵大哥,我都饿啦。” 苏无忧一边说着,一边将赵凌霄需要的工具递过去,小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