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五言情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五言情 > 一场婚姻 > 第57章 第五十六章

第57章 第五十六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那两日却过得无比地漫长。

玉生去赴了怀毓的庆功宴,人小学做东,排下一场大宴。玉生只吃得下几颗松仁虾子,几口鲈鱼,茶水在沸腾时,鲈鱼的暗刺仿佛忽然刺伤了脾胃,一阵酸气翻腾上来,惹得玉生好一会儿说不出话,强忍着不锁眉头。

从浦东分手,美玲又邀请她到四方去。正要回绝,玉生却忽然记起来,这是昨天已应允了的事。因马会最后一场,李文树缺了席,观战的女人们便望住了她。

其中,苏姨太太笑道:“那么,只有请李太太来补勤了。”

四方是美玲的地界。她在郊区买下一亩地,一半种花植草,一半全做棋牌房。在这里面,真真正正不赌钱,赢镯子,输耳坠,往大了不过是一两枚宝石戒指,放在牌面上供人挑选,坐下来便要做愿赌服输的准备。绝不能说,这对蓝珍珠耳坠从英美托了多少艘船带回来,多么难找,能不能另换一件?这是从前朱太太说过的话。如今她便没有机会再登场了。

从前美玲将它来盈利,进入四方地,无论哪一位太太,必要按月地来交茶水费。自怀毓上了学后,美玲搁置了一段时间,重来只供自己请人消遣,新雇了佣人,也比过去减去一半人数,那些佣人的花费,从牌桌上的太太们打赏来获得。聪慧的人只要细细算下,还多过去领大户的薪水。

首先,陈太太上了桌,她很喜欢那个新来的女孩儿,二十来岁,是宝山人,肤白面圆,嘴甜声娇的。她当下给了她十元,又将手里头的陈皮茶给她,让她另起新壶来煮。后面煮好了另一个女孩端来,她只给她两元。

打过一圈,陈太太告乏。她起身,从那张吸附住人腰身的绿皮椅中起来,要费一些时间,苏姨太太轻柔又有力地,扶着她的手臂,她又要原地站一站,才能挪步。

双眼离开牌桌,陈太太将目光放到不远处的玉生面上去,她正望美玲女儿怀毓的字帖。她虽已说过自己不上桌,旁的,也有赵太太在候着。但陈太太开了口,仍然唤她。

“李太太。”

玉生收起字帖,慢慢地,回过脸来。

“你来替我。”

玉生一笑,道:“我不怎么会。”

陈太太道:“总之我桌上有四个小金环供你输。我要到里间休息会儿,囡囡——”

她不知那个女孩儿的名。

只挥一挥手,叫她来接过苏姨太太的手。那时,陈太太注道:“你端热水来,我要洗面。”

玉生被推入牌桌之中,望过戌富、苏姨太太,还有余太太。戌富唤洗牌时,注视着她,那双手冰冷冷地,在混乱的牌面中摸上她的手。令她打冷颤。至少在对人的喜爱上面,玉生与陈太太却常常是心照不宣的。

戌富忽地道:“你做东了。”

玉生茫然道:“什么做东?”

美玲在一旁剪花,剪了残叶,接过话头,回道:“这是历史遗留问题。陈太太连胜,却让李太太做了东,这一回要是出牌,是翻三番了。”

戌富接着道:“小金环,我不要。”

这时,余太太将悬在半空的牌收回来,亮堂堂的白灯照她那一张凄惨惨的脸。她想着,这一张面上没有,定藏着,若是落下,指不定要给旁人开花。犹豫着,拆了一对,扔出去,所幸玉生紧接上一张,后让苏姨太太吊了去。

“为什么不要?”

戌富仿佛没有听见。

苏姨太太便笑道:“不喜欢金子——那就破例,结算好啦。”

玉生正要应下,她手包中倒是有一些现钱。她常带着现钱。

“我喜欢珍珠。”

戌富的手,在杂乱的牌面中重又点上玉生的指尖。再没人回她的话。

余太太全神贯注地发牌,直至接连红了两张。那时懒懒地,扫过一眼她的双耳,道:“戌富太太,你又没有耳洞的。”

戌富重又笑道:“我喜欢坠子,不是喜欢戴,是喜欢“扇”。”

这里她大概是说“赏”,苏姨太太想,她的牙齿,就同她这乱七八糟的中文一样,的确是很不美丽的,纵使华服宝冠掩饰之下,也无法匿去她那鼠目寸光。这一词是她同美玲学的。美玲说,她丈夫戌富祖上一直在日本乡村生活,有名的苦工家族,直至他二十几岁发横财,才一趟趟偷渡来到上海。

“李太太的输赢不作数的。”

白光扫过绿帘。绿帘后,陈太太半倚着,发了话。

戌富道:“又没有叫李太太稳输的呀。”

玉生回了话,道:“你说的,是我丈夫送的珍珠。”

戌富忽地笑出尖声,道:“这里我们又有哪一件不是。我听说你的嫁妆有十个箱子,难道少这一对坠子吗?我们既坐在同一张桌上,是要平起平坐才好。”

转而,她望美玲,道:“是吗。张太太。”

她如果笑一笑,停一停,又说起那令人咬牙的中文,那么简直就像断弓拉过残箭,无肉 体上的实际伤害,却仍叫人心神不爽。

“换我罢。”

美玲这句话最后落下,随之,玉生的牌也落下了。她出给了戌富,一数全红牌面,十二番。

那四个小金环,戌富不愿看上一眼。即便是强盗或是窃贼,只要光明正大地,便可以洗去“侵略”的罪名,换取“共荣”。于是,玉生不得不取下那对坠子,给了她。之后,她不恨她,也不憎恶她,她只是觉得困倦,再没有心思摸那冰凉凉的牌面。

玉生告了退,芳萝来接,直回到家中。

那是近六点钟的光景,夏季将过,天暗得快了。玉生小憩一会儿醒过来,晚饭过了,是十点钟。梅娣来敲门,唤道:“太太。”仿佛知道她此刻就会醒。她从幔帐内望出去,望见李文树已起了身,去开门,他从梅娣手里,接过来新换的白冰裂花餐盘。玉生回来时,听梅娣说过那是赵太太新送的。

关了门,房内缓缓传来一阵鲜鱼鳔汤的味道。从前闻,只是觉得腻,这时,玉生却不可抑制地,发出呕声。

“醒了,太太。”

他的手,从帐外递进来一条帕巾。

呕是呕不出什么的,只是双眼发红,口中酸涩。玉生回不了他的话,后面转为咳嗽,好一会儿停不住,直至他倒来温水,接过来她喝了。那时候才能发出声,唤住他。

“明天先请爱蓝结识的,那位圣福医院的——”

李文树将幔帐掀开来,来看她。

她注道:“先请他来看看。”

他不回话。

她便又道:“我难过得厉害。”

说完了,她将脸转回去,再不看他了。就像时至今日才发觉,与他结婚后竟过去了几百个日子,那么,真正像爱乔说的“怀了孕”也不会是值得惊奇的事。他任凭她静默着,再没有唤她,那阵鱼腥味,随着门的响声,过一会儿后,彻底散去了。

隔日,大约是午后四点钟,圣福那位中国医生来了。他母亲是英国人,周末要上教堂。今早他被一通电话请到李公馆,中午才去了教堂,没有用午饭,他便唤来汽车夫赶回了圣福,取一份李太太的单,一路上,他没有拆开来看,直又回到李公馆。

梅娣去请他进来。

安华姑妈首先见到他,不问话。

李文树从檀梯上转下来,发了话,道:“有劳你——梅娣,请取来我看。”

他站得远,离摆钟也远。远远地,他想着今早接过的两枚李氏银行的金币,盯着那钟面上的时间,只不敢去望李文树的神色。

直至李文树道:“什么是不适合孕育。”

周遭是寂静无比地。只有那摆钟的响声,是两点四十分。再不回话,要到四十五分。

“李太太有先天哮喘。”

他稳住声,细细回道:“哮喘,本来与怀孕没有冲突。但母体本身黄体功能不足,受孕时,将比普通的孕妇多许多心思保养,少不了吃药。秋季哮喘多发,母体受孕期,哮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疾病,这些并发症要吃的药,如果到时与孕期的药物引起冲突,难免有多种不良的后果,其中——就有胎停这一可能。”

他回完了话,仍只能听见那不安的钟声。

“那是永久的问题吗?”

忽地,安华发了声,注道:“你坐。”

他坐了,终于抬头来看,那顶西式灯开着,照的他头重脚轻。

“不会的,太太。只是要保养,也只是,这也只是时机问题……我们是认为,如果春季后受孕,胎体稳定时才到秋季,再到冬季生产,一切会安全得多。”

李文树的面孔在那一切光亮之后,隐着,藏着,只窥见他挺直的背。几十年后他不再做医生,路过一家进口伞店买下一把昂贵的伞。那把实木伞柄在一次雨天砸中他脚背的那一刻,他猛地回溯到今天,才发觉满头冷汗已经像雨,怎么也落不完了。

是因李文树正问道:“你认为我太太要怎么做?”

“确保母体的安全,可能要尽早终止妊娠。”

他没有再听见李文树回话。

梅娣给了他一张坐车的票。拿着这张票到红鸿汽车公司坐车,可以每月坐三次车,并且她告诉他,那儿的汽车都是上海最快的汽车,如果下次遇到着急的患者,最好到那儿叫车去。他拿着这张票在晚上回到家,然后就再没有出门。几天后他休完长假,回到圣福工作,才听说李太太已经出院了,跟去了两位最好的护士,一个是法国人,一个是中国人。

那个法国女人认识博尔,她与他是非常遥远的——如果请中国人来解释,应该说是非常遥远的同宗关系。因为有一位公使先生照应着她,使得她可以在上海购买到许多普通洋人买不到的东西,比如说细如针尖的白盏燕窝,还有专供商贾太太的灵芝丸子。她爱藏着这些东西,偶尔想起奢侈才取一点来吃。她那天却忽然拿一小罐子灵芝丸子,里面装着八颗丸子,全都送了玉生。因为她拿了额外的酬劳,发觉多了一倍不止。安华姑妈用英文同她解释道,那是玉生,即是李太太决定的,另一位也是一样的。只是那位中国女人倒不爱吃补药,留过洋的女学生,拿出来,只是大大小小的药瓶子。

“李太太,这是安神的药。”

玉生只记得她的姓,姓蒲,是淮阳人。

她不喜欢同旁人一样说“的”“呀”“啦”,她规规矩矩说着中文,道:“多梦,起了夜,连续几天不寐才能吃上一颗。有时身上疼,也能吃,一样,也是不能多吃。”

她方正的面孔上还是没有什么神色,纤长的双手飞快收拾着衣物随身物。随后要走,法国女人吻了吻玉生的额面。她什么也没说,只是笑一笑,又回过头看了看玉生,就离去了。

李文树搬到左面的书房住了近月,今天终于要归来。从早晨开始,梅娣请了六个清扫的人,又将玉生请到厅后二楼,李爱蓝卧房旁的房间睡了午觉。这一觉睡得长,醒来后回到房间,那两张药柜已撤走了,每一缕空气流回本来气味。这会入了秋,天气干,房内点起香,是驱灰生暖的香,暖洋洋地,扑到人面上去。仿佛过去苦痛不再。

玉生觉得腰身僵着,又好像本来就是这样僵,只是折去一节枝干弯下,背脊就这样弓起来了,能起了身,手往外头伸,什么也没有摸到。玉生想找那本没看完的法文诗集,她会看了,只是一点点看,晦涩难懂。这本书是那位中国女人赠她的。那时下着雨,她说这本书是一个名字里有“雨”的诗人写的。但玉生仍然不会说英文,或者法文。

第二次再伸出手去,摸到了书,也摸到了另一只手。是李文树的双手张开,将书放到她手中,很快,又抽了出去。

“不要劳累,身体和眼睛都是一样的。”

李文树把烛火灭了,开了电灯,光亮非常。他在那光亮中踱步,换衣,然后道:“你父亲寄了信过来,被扣在邮局几日,我取来了。”

没有听见回话。

他走近来,道:“有两封——上一封信你还没有回。”

玉生道:“不回罢。”

“这一封呢。”

“你为我写,我没有力气。”

李文树拉开幔帐,挂一半起来。然后,他望见她在幔帐里睡着,她瘦了,所幸双颊的肉没有陷落,刚吃了药,眼下红起来,便不那么白。她见他在望,手伸过来,握上了她的肩头,臂膀,腹部。

她问他在寻什么。

他便说道:“你瘦这样多,太太。”

她道:“是,肚皮也平了。”

外面,梅娣在修秋季的枯枝了,剪子落下去,一声声锋利的“嗤”落了地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