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志看到沈意和汪蓉蓉诧异问道:“你俩这个时候怎么回来了,签单?”
沈意坐下:“想签单,可惜没有,在那边也没人,回来写点传单,明日出去贴点。”
“你可真是一点不闲着,上午搬家,下午还能写传单。”邵志啧啧,围着沈意又道:“我在大业坊找到一个宅子,挺优质的,你俩带看大业坊,有想买的可以看看。”
这个话题沈意还是很感兴趣的,“哦,说说。”
邵志道:“小四合院,宅子不大,位置好在一期,但是卖得不贵,六百五十两,价格还能研究点。”
“价格确实挺便宜,卖主是在那住还是搬走了?”
“在那住。”
沈意点点头:“行,我知道了。”
沈意和汪蓉蓉在牙行写了一下午宣传单,打算为大业坊铺子做最后一波努力。
第二日
汪蓉蓉准备了一大桶浆糊,两个人点完卯,就骑驴出发了。
之前的单页大部分都没有了,偶尔有的下雨风吹也都晕染了,贴条真是不勤快不行啊。
汪蓉蓉负责刷浆糊,沈意负责贴,两个人配合就是比一个人快,再加上有驴代步,忙活一上午就贴了大半。
中午离牙行远,但是汪蓉蓉言骑驴回去也不累,别花钱,回牙行吃吧。
两人由于在大业坊那边驻守,有一段时间没回牙行吃了,今日牙行做的番茄蛋花汤,另有一个韭菜炒豆芽。
汪蓉蓉喝了一口汤,满足道:“还是牙行的饭吃着实在,日日不是吃饼就是馒头咸菜,能喝个汤真舒坦。”
傅薄吃着饭,还不忘调侃道:“你和沈意大业坊卖那么多套铺子,那么细干什么,中午就在饭馆吃呗,大业坊饭馆也多。”
汪蓉蓉不由叹道:“你可以,赚了钱就吃,你娘每年都能给你一笔钱,我们不行啊,我们得自己过日子,舍不得花啊。”
傅薄抱怨道:“我娘之前能该我钱,今年还没给呢,我都是靠卖房子的钱,我这个后爹,不知道怎么找到了亲生儿女,说多年未养育,有所亏欠,钱都给他亲生儿女了,我现在毛都没有,我娘也不好和他计较。”
“那是没办法的事,短了你一年,以后也会给你的,你后爹对你不错了。”汪蓉蓉八卦着平日傅薄曾说过的事。
傅薄撇撇嘴:“那是比我过世的吃喝嫖赌的亲爹强,但是饭馆掌勺啥的都是我娘一个人,我娘烟熏火燎的,给他养儿女,我娘说了,打算饭馆卖了,银钱平分,分完钱就回来养老,钱都留给我花。”
“那你娘能分多少银子?”
傅薄看似轻猫淡写,实际炫耀道:“一千两。”
“那可真不少,你得对你娘好。”
傅薄放下饭碗,义正言辞道:“我肯定得对我娘好。”
沈意看了看他,没吱声。
汪蓉蓉道:“得让你娘子少败点家,攀比也没啥用。”
“哎呀,你是不知道,现在小妇人攀比的老严重了,穿的,戴的,我娘子首饰盒都满了还每个月都得去买金首饰。”傅薄道。
沈意快速吃完道:“蓉蓉姐,我刷碗去了,咱们下午还得干活呢。”
她可不想听傅薄家里的事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他那个小娘子就是奔钱来的,可怜傅薄她母亲了,也不知道一千两能花多久,没了银钱,要怎么办。
下午贴完传单,汪蓉蓉骑驴将沈意送到铺子再回牙行,路上路过医馆,沈意买了些石膏,预备点豆腐用。
沈意算计这波宣传怎么也能卖两套,铺子很快就能清盘了,没几日就要离开这边了,得抓紧让父母学会做豆腐。
沈意敲门。
“来了,来了。”沈氏开门,见是闺女:“这么早就贴完宣传单了吗?”
沈意往铺子里走,没看到沈父,问道:“贴完了,骑驴干活快,爹呢?咱们先把豆子磨了,娘豆子泡好了吗?”
沈氏道:“昨日我就泡上了,你爹在院子里劈柴呢。”
沈意拎一个木桶,找了一个勺,将水壶添了半壶水,“娘,你把泡的豆子也搬到后院,咱们磨豆子。”
后院沈父柴正劈了一半,满地的柴。
沈氏埋怨道:“干个活,弄得到处都是,还得给你收拾,咱们这是新院子,就不能保持好,赶紧收拾收拾,把豆子磨了。”
沈氏把豆子盆放到桌子上,取了扫帚一起帮着打扫。
沈意摸了一把,石墨一层灰,到灶房取了一块抹布,擦了一遍,擦完又拎半壶水,冲了两遍。
她用勺子盛了几勺豆子,加到石墨的眼里,又倒了些水,推起石墨试试。
“意儿,推石墨力气活,让你来爹来。”沈氏道,“孩他爹,你去推石墨,闺女才多大力气。”
沈父接过沈意手里的推杆,“你去加豆子。”
沈意放下推杆,到一边看看,沈父推了几圈,石墨下层开始出现豆浆,第一步算出来了。
沈意当时买磨的时候,特意买了一个大的,掌柜的说是磨的细,也比小的省时间,考虑到父母人力推着,多花点银钱就多花点银钱,毕竟卖豆腐,用的量大,后期要是生意好就得买驴了,主要是宅院小,放了桌椅,再放石墨,都已经占了大半地方了。
沈意离开石墨,将手里的勺子交给沈氏,“娘你要记得磨转三圈,看准空挡加豆子和水,以后就是你和爹做豆腐了,我也不能一直跟着做,娘,你过来试试。”
沈氏接过勺子有些慌乱地道:“三圈,现在是几圈?”
“现在是二圈,爹再转一圈你就填豆子和水。”沈意在旁边指挥着。
沈氏数着,“三圈了,我放豆子,水,水在哪呢?”
沈意递过去水壶,“娘,你不用着急,慢慢来,这个简单,做得多就有技巧了。”
“哎呀,岁数大了,总像记不住是的,你别说话,我慢慢数。”
沈意就到一边做着看父母磨豆子,不时鼓励一下沈氏:“娘,这不是越做越好。”
磨了一大桶浆出来,此时桶里还是非常浓稠的状态。
沈意拎了一下桶,没拎动,沈父过来一把拎起桶。
沈意便道:“爹,你把桶拎到前面灶间,咱们生火,爹你记得每次烧两个半锅热水。”
沈父将桶放到灶台旁边,“孩他娘,你也帮我记着点。”
“没事,爹,做几回就记住步骤了,豆腐不难做,主要是火候和添水。”
沈父火架起来,沈意拿过来在医馆买的石膏,“爹,娘,二斤豆腐是配九钱石膏粉,比例得记住,这个不能错,咱家没有秤,得买一个,我这个是一包一两二钱,在医馆量好了。”
沈意取了一包石膏递给沈父:“爹,你把石膏烤一下,不用太长时间,一小会就行。”
沈父接过石膏放进灶膛。
沈意估算了也就一分钟的时间就让沈父取出来,放到一个粗瓷碗里,用石臼碾碎。
“这个步骤要记清楚,一会点豆腐要用石膏。”
沈氏在旁边观看着,“我这榆木脑袋,就怕记不住啊。”
沈意安慰道:“能记住,要对自己有信心,你想豆腐做出来,就要银钱赚,多有盼头。”
水开了,沈意让沈父将磨好的浆都倒进锅里,沈母搅拌,等到咕噜小泡,就让沈父车火,用锅底余火再搅拌半刻钟。
接下来就是放到瑶子上过滤,因为本来就要开豆腐坊,沈意装修的时候需要用的东西都想全了,直接一步到位,配置好了。
拿了一个大盆在底下接着,沈母摇,沈父倒,由于温度高,最后用木夹子把瑶子细布里都夹干净。
沈意是没有伸手帮着干,父母亲接手新鲜事物慢,每个步骤都经手,能早日熟悉上手。
先煮开再过滤豆渣也是为了防止断生,要不有股生豆子味,影响口感,过滤完豆渣,她让沈父将盆里的豆浆再倒回锅里,这时候锅之前煮第一回的时候有锅巴,也不用清理,锅巴可以防止第二回煮的时候糊锅。
再次将豆浆烧开,这个时候用中火,火太大,点豆腐的时候就会有蜂窝眼,豆腐就老了,影响口感。
豆浆中间开后,沈意就让撤火,将锅里的豆浆盛到桶里,开始点豆腐,这步是她操作的,毕竟成败就看这一步了,她舀了一瓢豆浆倒进装石膏粉的瓷碗,将石膏粉冲成石膏水,分几次加入桶中,加一次搅拌一次,然后盖上盖,凝固一段时间。
这个时候,沈意和沈父沈母开始复盘所有的过程步骤。
估算时间差不多了,掀开桶盖,是水豆腐的感觉,沈意觉得应该是没有问题,能做成,接下来就是压豆腐了,在压板上铺上细布,一半二斤豆子也就出一板豆腐,沈父将桶里的是豆腐一瓢一瓢倒入,都倒完,沈意拿筷子来回划拉几次,使豆腐均匀,把细布盖好,放上压板,上面放了一盆水压豆腐。
木架子底下放一个大盆,防止水都洒到地上。
几人将用过的工具,锅都收拾干净,豆浆也凉了,都说傍晚不宜喝豆浆,晚上豆浆晒砒霜,但是第一次做出来,肯定得尝一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