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意分成三碗,端到院子里的桌子上,喊道:“爹,娘,出来喝豆浆了。”
沈父和沈母放下手里的活,围着桌子坐下,见两人都端起豆浆,她也端起碗尝了一口,味道不错,很纯正,也没有生豆浆味。
她早上喜欢喝一杯豆浆,在市场买的总有一股生豆子味,每次喝完都拉肚子,后来就自己买了豆浆机,先泡一宿豆子,再用豆浆机打,就没有生豆子味道,也不拉肚子。
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市场卖的豆浆喝了会拉肚子。
沈氏喝了一口道:“咱们的豆浆喝起来比我买过的任何一家都纯,我买过的水多,寡淡,咱们以后也能卖豆浆吗?”
“可以早上卖,”沈意道:“咱们有店,豆浆,水豆腐,豆腐全都卖。”
暂时先卖这三样,等沈父和沈氏逐渐上手后,还可以加干豆腐,五香豆腐丝,豆腐泡等等,品类多的好处就是不卖这样也卖那样,怎么都有赚头。
沈氏从来没想过的,她还能做买卖,有一家人坐在自己的院子里喝亲手做豆浆的好日子,不由问:“闺女,这么家传的手艺是谁交给你的,咱们得谢谢人家。”
额,看了好几个美食博主的视频,综合了一套自己能学的,这要怎么解释。
“那人让我保密。”沈意牵强扯了一个理由。
沈父放下碗道:“这独门手艺轻易不外传,让你保密,你就得保密,孩她娘,你也不要到处说。”
沈氏斜看了沈父一眼,也不知道谁嘴不严,“我是能保密的。”
喝完豆浆,在院子里坐着歇息了一会,三人起身去看豆腐。
沈父端开压着的水盆,拿起夹板,打开细布。
“真是豆腐,真做成了。”沈氏欣喜地道。
沈意取了刀,切出一块放到盘子里,用勺子剜了一口,放到嘴里尝尝,豆腐很嫩,也没有豆气味,看外表水分还可以,没想到第一次做就这么成功。
沈父过来尝了一口,“成。”
沈意算到:“四斤豆子,十六文钱,出一板豆腐,一板二十四块,一块卖三文钱,就是七十二文钱,九钱石膏是七文钱,扣除柴火一文钱,不算房租和人工,咱们能赚四十九文,每次出的豆腐肯定不是定数的,就算一板赚四十文钱,一个月也能到一两多银子,还是做买卖赚钱。”
沈氏听了,心里乐开花,“一板能赚四十文,那一天卖五板就是二百文,我洗一天衣服能赚十几文钱算多的了,这不比洗衣服轻松多了。”
“前期刚开业,知道咱们豆腐坊的不多,光指望铺子不行,爹最好能去早市出摊,虽然有卖豆腐的,但是咱们多卖一块,就多赚钱,也能宣传咱们铺子,就是爹每日半夜就得起来做豆腐了,赚的也是辛苦钱。”沈意怕沈氏过于高兴,忽略实际。
沈父道:“不怕辛苦,赚钱就行。”
沈氏看着外面天光渐弱,“晚上就做豆腐吧,意儿就在这吃,累了一天了,别折腾了,就是这么多豆腐,也吃不了,明日会不会坏,可怎么好呢。”
古代没有冰箱,无法保存,一板豆腐明日坏了,谁也舍不得。
“娘,我和爹去里坊里面吆喝吆喝,也许有人买。”
没有找到太合适的工具,最后沈氏给沈父系了一个围裙,直接端板,豆腐淌水,肯定会弄湿衣服。
得去定一辆推车,想要赚钱,就不能畏首畏尾,每天肯定得多做几板,遇到卖不完的情况,走街串巷兜售是避免不了的。
也没想走太远,大业坊这边住的密集,一期二期就很多坊民。
进了里坊,她就开始吆喝,“豆腐,新做的豆腐。”
天天卖房子宣传多了,也不觉得难为情张不开口,最多就是没有回应或者被拒绝,但是不吆喝谁又知道你卖豆腐。
父女两个人特意放慢了脚步,沈意吆喝不停,这时旁边大门开了,一个老太太喊她们:“卖豆腐的,等一下。”
“哎。”沈意脆生生应了一声,“奶奶买块豆腐吗,刚做出来的,还热乎呢。”
老太太站在门口问道:“怎么卖的。”
“三文钱一块。”
“那你等一会,我去拿个盆。”
老太太很快拿了一个小盆出来,沈意打开细布,“奶奶,你来几块?”
“一块就成。”
“好嘞。”沈意给老太太盛了一块,“奶奶要是觉得豆腐不错,以后可以去我们铺子里买,铺子在东门出去就是,过几天就开业了,叫沈记豆腐坊。”
“你们还有铺子?”
沈意笑着道:“铺子新开,出来宣传宣传,以后奶奶常来捧场,铺子还有豆浆,水豆腐。”
“吃得好我会去的。”老太太付了银钱。
此时又过来两个年轻妇人,手里都拿着盆,来买豆腐,其中一个问:“你们这豆腐咋卖的。”
“三文钱一块。”
年轻妇人道:“给我来一块。”
“好嘞,马上来。”沈意将铜钱放进荷包,立马去盛豆腐,顺便宣传豆腐坊。
你来他走,在这门口卖了六块豆腐,开了张,父女更有信心,接着朝前走。
转了三条巷子,幸运之神眷顾,豆腐全都卖完了。
回到铺子,沈氏也做好饭了,一个鸡刨豆腐,一个小葱拌豆腐。
沈氏问沈意:“卖了几块?”
沈意解下荷包,哗啦啦的把荷包里的铜钱倒出来:“娘,豆腐全都卖了,去了你留的两块,咱们卖了二十二块豆腐,这是六十六文钱,你数数。”
沈氏有些不敢相信道:“全都卖啦。”
“还能骗你,今天咱们有赚的,没掏老本,快吃饭把,饿死了。”
***
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餐,沈意和汪蓉蓉到沈家铺子的时候,沈父和沈母已经磨好了豆子,等着沈意一起做豆腐。
沈意先和汪蓉蓉把桌子支出去,汪蓉蓉先一个人守摊,家里忙完她就过来。
这次做豆腐没有帮忙,遇到不会的步骤,也是让爹娘想一想,爹娘实在想不起来,才言语提醒。
今日豆腐做的少有些嫩,刚开始是这样的不能每一步都把握精准,鼓励为主,做的次数多了,就能更好掌握了。
既然爹娘闲不住,豆腐坊开业就得尽快提上日程,对沈氏道:“娘,一会忙完,你去找个大师算算看哪一日开业是好日子,再买一快红布,我去做一块牌匾。”
沈氏搅着锅里的豆浆道:“行,这附近也不熟悉,还是去找之前那个大师,一会我忙完就去。”
“算两到三个日子,到时候咱们选选,”沈意看着烧火的沈父道:“以后铺子要是卖不完,爹还得走街串巷去卖豆腐,我定一辆手推车,豆腐虽然不重,但是不好拿,也不能挑扁担。”
沈氏换了一只手,继续搅拌豆浆,防止扑锅,“闺女你看缺什么,就去定,到时候娘给你银钱,爹娘也不懂这些,有你给张事就成。”
“不用娘拿钱,我这个月卖好几套铺子,银钱有。”
沈氏有些不高兴道:“你的钱,你攒着做嫁妆,不能乱花,钱一花就没了。”
“哎呀,知道了娘,现在银钱先我付,等你和爹铺子赚钱了,给我多攒嫁妆。”沈意直接决定了事情。
沈氏只好道:“那你先付。”
去定完牌匾,又去定了辆手推车,独轮的便宜,但是考虑防止豆腐来回晃动洒了,最终定了一辆双轮的手推车,前后又定了木板档。
忙完回来,汪蓉蓉不在,应该是去带户了,她就坐下守着。
不一会汪蓉蓉跑过来:“我留客户在铺子里,他们没相中铺子,想在附近买套宅子,邵志说的那套宅子,你问了具体位置吗?”
“知道,要带他们看是吗?”
汪蓉蓉急急道:“对,那你去看看卖主家里有人吗,完事你到十二号铺子找我们,我先回去陪客户聊一会。”
“行,没有问题,我现在就去。”沈意立马起来,前往宅子。
大业坊一期顺着巷道来回也得一刻钟,找到要买的那家宅子,卖主家里恰好有人,老头老太太和一个女儿在家,沈意说明来意,和卖主确定了是否卖宅子,手续可否齐全,价格是多少,议价空间约有多大,都沟通后交代了自己一会带客户来看宅子。
卖主这边谈完后,匆匆赶往十二号铺子,便和汪蓉蓉一起带客户去看宅子。
买主是一对中年夫妻,说话也挺热情,喜欢这边地段,银钱都准备好了,相中就能定。
沈意敲门,开门的事卖主的女儿,“娘子,是我,这是想买宅子的客户,我带他们过来看看宅子。”
卖主娘子开门道:“进来吧,这是我爹娘的宅子,我兄弟们都搬去外地不回来住,爹娘搬去和我一起住,这套宅子就准备卖了。”
沈意对着买主介绍道:“嗯,卖主这边也是刚刚挂牌。”
卖主娘子指着院子道:“我们宅子位置好,当时买的时候,要比其他位置多花银钱,你可以看看,我们的院子要比其他宅子的院子长出一段面积。”